后
后注音:
后部首:
后笔画:
后总笔画:
后笔顺:
后解释:
hòu
①<名>君主;帝王。《殽之战》:“其南陵,夏~皋之墓也。”
②<名>君王的正妻。《战国策·触龙说赵太后》:“太~盛气而揖之。”
③<名>后面;后边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新妇车在~。”
④<形>次序或时间在后的。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舟与哨相~先。”
【又】<动>走在后面。《荷蓧丈人》:“子路从而~。”
【又】<介>在……之后。《岳阳楼记》:“~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【又】<形意动>以……为后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先国家之急而~私仇也。”
⑤<名>后代子孙。《训俭示康》:“孟僖子知其~必有达人。”
《记王忠肃公翱事》:“求太监~,得二从子。”
【后土】⒈古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。⒉上后田官名。
备注:来源: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》(冯蒸主编)
后康熙字典类目: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
后康熙字典解释: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胡口切【韻會】很口切,𠀤音後。
【說文】繼體君也,象人之形。
施令以告四方,故之从一,口。
發號者,君后也。
【書·仲虺之誥】徯我后。
【易·泰卦】后以財成天地之道。
【禮·檀弓】夏后氏堲周。
【疏】夏言后者,白虎通云以揖讓受于君,故稱后。
又【禮·曲禮】天子有后。
【疏】后,後也。
言其後于天子,亦以廣後胤也。
【白虎通】商以前皆曰妃,周始立后。
正嫡曰王后,秦漢曰皇后,漢祖母稱太皇太后,母稱皇太后。
又諸侯亦稱后。
【書·舜典】班瑞于羣后。
又古者君稱臣亦曰后。
【書·舜典】汝后稷,播時百穀。
【疏】國語云:稷爲天官,單名爲稷,尊而君之,稱爲后稷。
又【畢命】三后協心。
【註】謂周公君𨻰畢公也。
又【書·武成】告于皇天后土。
【傳】后土,社也。
【左傳·昭二十九年】土正曰后土。
【註】土爲羣物主,故稱后也。
其祀句龍焉,在家則祀中霤,在野則爲社。
【正韻】后土,亦取厚載之義。
又姓。
【史記·仲尼弟子傳】后處字子里。
【前漢·儒林傳】后倉字近君。
又與後通。
【禮·曲禮】再拜稽首,而后對。
又【廣韻】胡遘切【集韻】下遘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茂切,𠀤音𠋫。
義同。
又叶後五切,音戸。
【蔡邕·胡黃二公頌】允兹漢室,誕育二后。
曰胡曰黃,方軌齊武。
【陸雲·漢高盛德頌】咸陽克殄,旣係秦后。
峩峩阿房,乃淸帝宇。
○按詩本音云:《周頌》宣哲維人,文武維后,燕及皇天,克昌厥後。
后後俱音戸,後人誤入四十五厚韻,故於《唐韻》正中歷引經集証之。
然自《玉篇》以後,后在厚韻相沿已久,不得不以後五切爲叶音矣。
后注音:hòu
后页码:429下
后释义:繼體君也。象人之形。从口。易曰:“后以施令告四方。”凡后之屬皆从后。
后部首:后部。文2
后段注:《釋詁》、毛傳皆曰:“后,君也。”許知爲繼體君者,后之言後也。開刱之君在先,繼體之君在後也。析言之如是,渾言之則不別矣。